香港數學教育學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學會活動

  • Dec

    Special Seminar : GeoGebra Community and STEM Education

    GeoGebra, a free, open-source, dynamic mathematics software, is rapidly gaining popularity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around the world. Currently, GeoGebra is translated to 62 languages, used in 190 countries, and downloaded by approximately 500,000 users in each month, and clearly making an impact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most countries. This increased use compel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ebra Institute (IGI) that serves as a virtual organization to support local GeoGebra initiatives and institutes. There are already 130 institutes in 85 countries, which pursue training and support of teachers, 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arry out research projects. In this talk, Zsolt will outline the directions of GeoGebra software development, its extension to STEM subjects, activities of its community, and the work of GeoGebra Institutes. About the Speaker: Dr Zsolt Lavicza is a teaching associate in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fter receiving his degrees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in Hungary, Zsolt began his postgraduate studi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While teaching several mathematics cours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researching issue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particular, he focused on investigating issues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education. Since then both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Cambridge, he has worked on several research projects examining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a variety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s. In addition,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quantitative methodologi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Zsolt is now the Director for Research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GeoGebra.

    詳細內容
  • Oct

    數學:文化的傳承 -- 講座地點 [香港浸會大學地圖] (只適用於9/11及16/11場次) -- 更新

    文化的傳承 -- 講座地點 更新啟示

    詳細內容
  • Oct

    數學:文化的傳承

    一直以來,小學至中學的數學學習通常都偏重了技術計算的一面,以至一些不打算日後使用數學作為工具的人對它畏而遠之甚或惡而棄之。如此認識數學亦忽略了數學作為人類文化活動一部分的另一面,自然未能體驗它自身的文化價值。一連四講的講座,蕭教授試圖通過眾多事例,或來自數學的歷史進程、或與周圍生活有關、或出現於其他人類活動領域、或出現於大自然,嘗試探討數學文化的多元面貌:數學既是抽象思維也是具體直觀,它雖有廣泛應用卻不一定是萬應靈丹,它既是歷史悠久又是永遠年青。我們不著眼於傳授某特定範圍的數學專門知識,重點在於欣賞、反思、討論數學之美、用及其「道」。這幾講雖然連成一片,但亦可看成各自獨立。 主講嘉賓: 蕭文強教授早年於香港大學理學院主修數學及物理,畢業後負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於1972年取得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了三年後即返回母校任教,至2005年退休。有如喬叟著作的《坎特伯利故事集》書內對其中一位朝聖旅客的描述:「開心地學,也開心地教」,退休前他開開心心教學逾三十載,退休後他繼續享受學習與教授數學的興趣。他發表過一些在數學、電腦學領域的研究論文,但發表了更多關於數學史及數學教學的文章,並且著作了幾本普及數學書籍。對於如何把數學史融會於數學的教與學當中,他尤感興趣;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積極參與一個名為『數學的歷史與教學』的國際團隊的工作及活動。近這十年來他的學習興趣延伸至數學在其他文化領域的作用和影響,從2006年至2011年,每年他與物理系仝工合辦一個為中學生而設的課外興趣工作坊,題為「自然數理 --- 數學與物理的優美結合」;他也曾把大量時間精力投放於設計及教授一個為大學各院系的本科生(特別是非理工科學生)而設的通識課程,題為「數學:一項文化的傳承」,在2000年至2009年提供予各院系學生選修。

    詳細內容
  • Oct

    動態幾何解難工作坊---運用GeoGebra解決幾何問題

    講者會運用GeoGebra作為動態幾何工具與參加者共同解決幾何問題,如三角形四個中心(形心、內心、外心及垂心)的某些幾何特性,從而展示動態幾何在幾何解難中三個範疇的應用:探索、驗證及解釋。

    詳細內容
  • Jul

    活用動態數學:畫「比」你睇

    在本系列過去三次工作坊內,我們討論過一些高中課題的教學。今次探討的主題將會是初中的比例概念,繼續從動態數學的角度看教學設計。比例概念一直是眾多數學教育研究的焦點;而初中很多重要課題都隱藏著這關鍵概念,例如放大變換、相似性、三角比、百分增減、指數、度量概念、概率等。善用動態數學工具,包括幾何構圖、變換、坐標、試算表等,應可從不同角度呈現比例關係,並嘗試貫穿相關課題的教學。

    詳細內容
  • Jun

    高中數學課程(必修部分)之數學解讀

    新高中學制在香港已經推行了三年,首屆修讀新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生亦即將畢業。在過去幾年,無論是官方部門或者是教科書出版社,都曾經舉辦過無數次的講座或研討會來討論關於新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和施教情況。不過,那些講座多集中討論教師的教學法和學生的應試技巧等問題,甚少談及課程內容本身在數學上的背景、意義和發展,亦欠缺深入分析不同課題之間的內在關係。為了填補這個缺口,是次研討會試圖剖析高中數學課程(必修部分)背後的數學意義;講者梁子傑老師也會介紹一些由他所設計的課堂活動、教材和試題。同時,本會亦邀請了幾位同樣是資深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來對梁老師的分析作出評論及回應。 梁子傑老師從事數學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現任職循道中學數學科主任。曾任香港數學教育學會外務副會長及《數學教育》執行編輯,經常發表與數學教育有關的文章。2004至2006年間,曾借調教育統籌局數學教育組,協助編寫新高中數學課程,於過去三年亦有負起教授新高中數學課程的工作,對現行的課程,可算十分瞭解。梁老師現正編寫一本解釋高中數學課程內容(必修部分)的書本,將由香港數學教育學會出版。

    詳細內容
  • Jun

    高中數學課程(必修部分)之數學解讀 ---如遇惡劣天氣的特別安排

  • May

    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與數學課程及教學的關連

    自從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Pre-Secondary 1 Hong Kong Attainment Test)實施以來, 為小六的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帶來不少壓力,再加上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學生和他們的老師都盡其所能提升評估的結果。學科測驗的功能是甚麼?學科測驗的擬題是根據甚麼原則、標準或評估藍圖呢?能否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尤其當操練變成提升評估結果的主要方法時,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否得到加固以應付日後中學學習的需要呢?研討會的講者將會探討一系列有關問題和教學的困難,跟與會數學老師探討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在測驗評估的壓力下仍能優化數學課堂的學與教。

    詳細內容
  • Apr

    數學解難工作坊---小學

    老師常對數學競賽的訓練工作感到困難,往往出於對解答競賽題目缺乏信心及經驗。坊間亦有不少奧數教練的証書課程,但課程費用往往高昂。其實數學競賽訓練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及解難能力,老師如能陪同學生透過解題達至這目標,競賽訓練確能帶給老師無窮樂趣。 講者將於工作坊中透過與老師一同解決各種數學問題,介紹一般解難策略及思路分析,提昇老師對數學解難的信心和經驗,好讓老師能與學生分享解難的樂趣。

    詳細內容
  • Feb

    2011年度十六週年會員大會

    學會2011年度週年會員大會已定於2012年2月4日下午4時30分於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舉行。請會員預留時間,積極參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