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學教育學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學會活動

  • Dec

    數學教育講座:慎防數學課程發展中的三個魔咒 (已經圓滿結束)

    梁子傑老師於80 年代開始執教鞭,一直從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至今,目睹香港中學數學課程30 多年來的變化,亦曾經參與中學數學課程的編寫工作。當經歷過多次課程改革和親身施教之後,梁老師近年得到一個想法,認為在數學課程發展的過程中,有三個看似合情合理、大勢所趨的觀點,其實並非完全恰當,甚至對教師施教、學生學習造成極大的障礙,必須正視和警醒。今年是梁老師踏入退休之年,在放下教鞭的同時,亦希望可以與大眾分享見解,從而避免把上述的三個觀點變成三個危害數學課程健康發展的「魔咒」。

    詳細內容
  • Aug

    講座:融入STEM元素於小學數學教學 (已經圓滿結束)

    近年隨STEM教育發展日漸成熟,在數學課堂中也開始融入各種 STEM元素學習,陳老師、廖老師和他們的團隊在校內作出不同的嘗試,累積經驗,碩果纍纍,例如:當在初小和高小教授「方向」時,運用「可編程機械人」教具作為一種在數學課堂中推展 STEM教育的方法。講者將分享當中的教學設計並討論在數學課堂中融入 STEM元素的 的優缺,務求加強 STEM教育於數學課當中的角色。

    詳細內容
  • Aug

    講座:WeBWorK 網上 STEM 作業系統簡介及體驗 (已經圓滿結束)

    新冠疫情自2020 年爆發至今持續兩年多,本港的大學、中學以至小學,均受影響,學與教模式已進入一種新常態。不同類型的電子學習平台隨之衍生,充斥業界。WeBWorK 是由美國數學家Michael Gage 二十多年前發展出來的一個開源(open source)網上作業系統,用於數學及科學課程教學。WeBWorK 自90 年代初已經在全球的高等院校廣泛使用,無論是在大學或者其他學院,都很受歡迎,為數學的學與教提供靈活和數學功能強大的網上作業系統。WeBWorK 是開源的,提供免費下載。學校負責託管自己的WeBWorK 伺服器無需支付任何費用。此外,WeBWorK 亦提供討論論壇和郵件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在「圖書館流覽器」獲得即時的技術和教學設計上的支援。最新的 WeBWork 版本更支援使用TikZ 圖像的能力,為熟悉LaTeX 排版的使用者提供向量繪圖工具。

    詳細內容
  • Jul

    講座:攜手共尋數學教學「新常態」(已經圓滿結束)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自 2020年初開始,傳統的面授課一直未能如常運作,視像課搖身一變 成為教學的「主流」,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亦再受到「高度」關注,它既為教師帶來「新」沖擊,亦同時帶來了「新」思維。是次分享中,講者將與大家共同反思在這「主流」下累積所得的經驗,重新思考如何善用多元化的電子教學工具 例如: Classkick、 Dudamath、 Mathigon及 Padlet 提升學與教的成效,攜手共尋小學數學教學的「新常態」。

    詳細內容
  • Jun

    「數學科中的價值觀教育——國民身份認同」 研討會 (已經圓滿結束)

    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其中國民身份認同是十個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之一。是次講座邀請到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數學教育組的多位同工,為我們簡介價值觀教育和數學教育的關係。透過中、小學數學科的一些教學例子,展示如何從數學歷史和數據處理等不同課題,在數學科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

    詳細內容
  • Apr

    幾何教學講座:歐拉線與九點圓 (已經圓滿結束)

    在初中的課程中,我們須向學生介紹三角形垂直平分線、角平分線、中線和垂線的定義,與及它們的交點:外心、內心、形心和垂心(我們合稱它們為「四心」)。但除此之外,我們對它們的性質所知甚少,更遑論這些線和點之間的關係。在是次講座中,講者會帶引大家從多種角度探討這些點和線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和大家討論如何將這些內容引進數學的課堂,好讓學生都能明白和欣賞。

    詳細內容
  • Feb

    香港數學教育會議 2021/22 (已經圓滿結束)

    主題 : 學以「智」用 數學的教育與應用
    數學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深奧和難以明白的,課堂上的數學練習又與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聯;種種因素,學生亦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但事實上,數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很多的行業範疇中,例如:商業決策、金融、數據科學、人工智能、零售、交通等,都用上了數學。教育工作者若能把實用數學的例子 帶進數學 課堂, 便可 提高數學的趣 味性 ,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今次會議旨在提供觀摩及互動的平台,讓教師們分享不同的教學經驗,探討現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需要和動機,以及分享不同教學方法和使用教學工具的經驗與心得。

    詳細內容
  • Jan

    「課程框架、評卷指引、電子工具:專業數學教師需要怎樣的學科知識?」研討會 暨 香港數學教育學會2021年度第二十六屆「週年會員大會」(網上實時視像研討會) (已經圓滿結束)

    在小學乃至於中學,經常聽到數學老師以至一些校長的疑問:數學教師當然要懂得課程以內的數學,數學科公開試的成績顯然重要,何以需要更多的數學知識?大學主修數學又有何相干?近年數學課程的修訂為老師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課程內容細節描述和闡釋作參考指標,課程指導下的教科書不是很清楚地展開了課程內容嗎?而且歷年的公開試(中學有DSE、小學也有TSA)考題和評卷指引更為老師提供了清晰的目標,數學老師在課程框架裡跟著走,數學老師的學科知識怎樣幫助他們拿捏課程和評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確保學校課程教學的產出,便要搞好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前提下,越來越多教師轉向以考試主導的模式教學,數學老師深厚的數學知識真的可以為學生帶來好處嗎?另一方面,近年各式電子教學工具和平台為抽象概念的呈現、精確的圖像演示、教學互動等等都提供很多方便,數學老師在花上大量心力去設計電子教具,但其間還需要怎樣的數學學科知識?一連串問題,其實不是質疑數學老師具備一定學科知識的重要性。更實在的是,數學老師本身如何運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在既定課程框架、評卷指引、並林林總總的電子教學工具間創設適合的教學課業和作出適切的專業決定。適逢週年會員大會,特意請來數學教育方面的課程專家張僑平博士、擅長電子數學課業設計的李文生博士和資深數學老師並學校課程領導的蔡勁航副校長,就這些問題研討分享。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