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學教育學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學會活動

  • Nov

    數學課堂的陷阱與盲點Ⅱ

    講座一(小學數學課的語言規格) 數學作為一門精確科學,對語言運用的嚴謹性有一定的要求。小學生無論在自然語言或數學語言的學習,都處於起步階段。過於嚴格的語言要求會嚇怕學生;毫無規範的語言運用,又容易扭曲數學觀念的理解。怎樣才是理想的平衡?講者將分享一點個人的想法。 講座二(從概念到「做數」) 教學既有科學部分,也有藝術成分。世紀以來太多理論、太多專有名詞,令人目迷五色,讓人無法看到教學最真摯和簡單的一面,這亦使人傾向把事情放於對立面。上次已談過規範與自由中間並不是一道不可踰越的鴻溝,建立概念與「做數」亦不互相排斥。這不只是理論之爭,而是有其實踐意義。讓我們一起漫談如何重拾「兩者」怎可「共舞」的藝術。 主講嘉賓: 馮振業博士從事數學教師培訓十多年,現職香港教育學院數學系助理教授。自創會起擔任香港數學教育學會副會長,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四年出任會長。於一九九八年在香港推行「數學化教學」,一直帶領一群熱心的小學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曾發表不少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文章,並著有課本《新紀元小學數學》。 黃毅英教授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自問並非那些宣稱從小便立志投身教育的人,只是一向對抽象事物懷有濃厚的興趣,又愛整潔,於是被數學吸引過來,故此大學選了數學系,1977年文學士畢業,1981年再獲哲學碩士。機緣巧合,進入教學行列,於中學任教數學整整十年,得以感受年青人的內心世界,開始探討人學習與成長的奧秘。嗣後不斷進修,1987年獲文科教育碩士,1995年得哲學博士。由是參與的各種研究項目,亦沒有什麼名堂自居,只是無拘束地逍遙於不同的學術探索。人不熟事,卻難拒盛情而先後參與了香港數理教育學會(數學科)和香港數學教育學會的組織工作,得相交不少同道朋友。向不善詞令,唯有靠文字表達心中所想,故此筆耕也有一些,最近一本為連同一群博士生所寫的《教授現在告訴你!--如何開展教育研究?》。多少年來,遊心於世、出世法間,「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不知老之將至」。

    詳細內容
  • Mar

    統計與概率:從初中到高中的疑惑

    概率方面,初中學生不難接受理論概率的古典定義,但遇上實驗概率,卻總有「多此一舉」又或「不明所以」的感覺。高中學生,一方面要從理論概率的層面深化學習,認識隨機事件(包括獨立事件)和條件概率等概念;另一方面,還要掌握幾個概率分佈、正態分佈以及相關的公式,這些課題跟初中的概率有些甚麼關係?統計方面,中學數學課程中學習集中趨勢和離差,有平均值和標準差的公式,都是很自然地有除以n的一步。到了高中,怎麼叫作樣本標準差?又為甚麼有除以1一n的一步呢?兩位講者重新檢視統計與概率之間的關係,嘗試為這些疑惑提供一點解答。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