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學教育學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學會活動

  • Oct

    數學:文化的傳承

    一直以來,小學至中學的數學學習通常都偏重了技術計算的一面,以至一些不打算日後使用數學作為工具的人對它畏而遠之甚或惡而棄之。如此認識數學亦忽略了數學作為人類文化活動一部分的另一面,自然未能體驗它自身的文化價值。一連四講的講座,蕭教授試圖通過眾多事例,或來自數學的歷史進程、或與周圍生活有關、或出現於其他人類活動領域、或出現於大自然,嘗試探討數學文化的多元面貌:數學既是抽象思維也是具體直觀,它雖有廣泛應用卻不一定是萬應靈丹,它既是歷史悠久又是永遠年青。我們不著眼於傳授某特定範圍的數學專門知識,重點在於欣賞、反思、討論數學之美、用及其「道」。這幾講雖然連成一片,但亦可看成各自獨立。 主講嘉賓: 蕭文強教授早年於香港大學理學院主修數學及物理,畢業後負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於1972年取得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了三年後即返回母校任教,至2005年退休。有如喬叟著作的《坎特伯利故事集》書內對其中一位朝聖旅客的描述:「開心地學,也開心地教」,退休前他開開心心教學逾三十載,退休後他繼續享受學習與教授數學的興趣。他發表過一些在數學、電腦學領域的研究論文,但發表了更多關於數學史及數學教學的文章,並且著作了幾本普及數學書籍。對於如何把數學史融會於數學的教與學當中,他尤感興趣;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積極參與一個名為『數學的歷史與教學』的國際團隊的工作及活動。近這十年來他的學習興趣延伸至數學在其他文化領域的作用和影響,從2006年至2011年,每年他與物理系仝工合辦一個為中學生而設的課外興趣工作坊,題為「自然數理 --- 數學與物理的優美結合」;他也曾把大量時間精力投放於設計及教授一個為大學各院系的本科生(特別是非理工科學生)而設的通識課程,題為「數學:一項文化的傳承」,在2000年至2009年提供予各院系學生選修。

    詳細內容
  • May

    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與數學課程及教學的關連

    自從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Pre-Secondary 1 Hong Kong Attainment Test)實施以來, 為小六的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帶來不少壓力,再加上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學生和他們的老師都盡其所能提升評估的結果。學科測驗的功能是甚麼?學科測驗的擬題是根據甚麼原則、標準或評估藍圖呢?能否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尤其當操練變成提升評估結果的主要方法時,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否得到加固以應付日後中學學習的需要呢?研討會的講者將會探討一系列有關問題和教學的困難,跟與會數學老師探討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在測驗評估的壓力下仍能優化數學課堂的學與教。

    詳細內容